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网站信息
网址www.imech.ac.cn
地区北京
人气501次
收录2021-12-12 官网直达
网站简介

力学所明确并坚持自身发展定位,即坚持工程科学思想,聚焦制约国家重大任务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科学问题,推动力学与相关学科的深度交叉,实现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建设国际一流科教融合工程科学研究基地。力学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工程、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等。力学所现设有5个实体实验室和1个研究中心。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NML)、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LMFS)、先进制造工艺力学实验室(MAM),以及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

缩略图预览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网站百科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为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事业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钱学森、钱伟长为第一任正、副所长;郭永怀副所长曾长期主持工作;继任所长为郑哲敏、薛明伦、洪友士、樊菁、秦伟,现任所长刘桂菊。  

力学所设有5个实体实验室: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NML)、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LMFS)、宽域飞行工程科学与应用中心。力学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工程、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等。  

力学所共有在职职工49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4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80余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8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建所初期

1953年底,中国科学院在数学研究所内组建力学研究室,钱伟长任主任,进行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研究。

1955年10月,钱学森回国,在他主持下对力学研究的基本方向进行了研讨。 

“中国科学院关于成立力学研究所”的申请

1956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务会决定组建力学研究所,报国务院审批。1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亲笔批复,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在所长钱学森、副所长钱伟长的规划下,设置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气体动力学、自动控制及调节理论、运筹学、化学流体力学和物理力学等研究组。

1958年,确定了力学所的方向任务为“上天、入地、下海、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四个方面,并成立了上天设计院,郭永怀、杨南生为正副院长。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9年6月14日,钱学森向中科院提出《关于在中国科学院配合国防需要开展火箭技术探索性研究的意见》报告,获得中科院批准后,力学所于1959年11月成立二部,分别从事高速气动力学、高温强度、液体推进剂及燃烧、试验设备设计和测量仪表等问题研究和装置研制。

1960年10月,液体推进剂及燃烧研究室人员迁至怀柔。 

1961年底,力学所参与了国家科委组织的学科规划修订工作,其中力学规划包含20项内容。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两弹一星

1963年5月,力学所接受国防科委21所委托的“冲击波测压计力学性能的标定”任务。 

1964年,力学所承担中程导弹弹头烧蚀防热问题的研究,定名为28#任务。2月,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利用怀柔基地已建成的有关火箭发动机试验设备,自行研制氢氧发动机,为中国长征火箭第三级动力采用氢氧火箭发动机方案进行了成功预研。7月,怀柔基地改称为力学所分部,承担科学院下达的氢氧发动机研制任务。

1965年5月,中央专委决定由科学院研制地对超低空导弹(代号541)。7月,科学院任命杨刚毅为541任务领导小组组长,郭永怀为总设计师组组长,541办公室设在力学所。8月,力学所根据任务要求在分部成立201—204室,分别负责541任务的弹体总体设计、发动机和发射系统研制、空气动力及强度的分析和试验。 

1965年2月28日,国防科委召开了反导弹防御系统(640工程)会议。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10月5日正式向力学所、物理所、电子所和地球物理所下达640-5任务,并确定由力学所抓总。

1965年—1967年,力学所在怀柔分部建立爆炸场,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爆炸试验,测出了7种爆高条件下空气中爆炸球面波在地面的压力分布规律,向国防科委21所提供了系统完整的资料。 

1965年,中央专委决定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1966年1月,“651”设计院在力学所正式成立,郭永怀、杨刚毅参加领导工作,承担卫星本体结构设计及试验、温度控制与热试验、侦察卫星回收方案三个方面的调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文革时期

1967年10月,中央批复了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方案后,力学所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 

1968年3月,怀柔分部和相应的实验设备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十七院接管。

1970年5月,从事6405任务的人员和相应的实验设备被七机部二院接管。

1970年9月,高温气体组、激波管风洞组和F2风洞组的人员和相应的实验设备被成字131部队接管。

1970年7月,力学所军管结束,又恢复由科学院领导。 

1972年7月,力学所下放,实行北京市和科学院双重领导,随后又改称为北京力学所。

1977年以后,相继开展了全国自然科学规划和力学学科规划等工作,力学所的各项工作逐步调整恢复。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改革开放

1978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力学所回归中国科学院建制。 

研究所风貌

1982年,明确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加强推广等原则,着手开展海洋工程力学、地球物理流体力学、能源、工业中爆炸灾害四个新领域工作。

1984年2月,确定了优先发展能源、海洋工程、工业新技术和传统工业的改造项目等。

1986年12月,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办公室设在力学所。 

1988年1月,根据“加快步伐、建立科研新体制”的方针,确定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中的力学问题;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中的力学问题;环境和国土整治;高技术;基础性研究等五个科研工作方向。6月,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成立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LNM)。

1989年12月,确定科研的五大方向为:材料科学技术中的力学问题,能源科学技术中的力学问题,环境科学技术中的力学问题,高技术中的力学问题,力学基础研究。 

1994年4月,确立了7个研究领域: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高速高温气体动力学,微重力科学,环境力学,材料工艺力学,海洋工程力学,爆炸力学。12月,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成立高温气体动力学开放实验室(LHD)。

1997年5月,成立国家微重力实验室(NML)。

1997年10月,力学所通过专家评议,认定为基础研究基地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科研条件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设施资源

  • 科研设备

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力学所拥有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油气水三相流模拟实验装置、微重力落塔、流固土耦合力学实验系统平台、激光制造工艺力学实验研究系统、JF10氢氧爆轰高焓激波风洞、纳米薄膜光谱成像仪等特色科研装备;  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拥有系列材料试验机、纳米力学测试系统、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PIV测试系统、系列高速摄像机、一级轻气炮与霍普金森杆、激光智能制造平台、高能冲击磁控溅射等离子体发生与成膜控制平台、航天有效载荷热力环境试验平台及微重力落塔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配套实验平台。 

  • 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图书馆1956年由首任所长钱学森先生创建。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文献以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爆炸力学、岩土力学、生物力学、热学-力学、能源和环境中的力学、流变学等为主,也适当搜集了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技术科学、电子学等)书刊。共有外文图书18600余册,中文图书17000余册,中文刊合订本5800余册,西文、日文、俄文期刊合订本25000余册。中文现刊50余种,外文现刊60余种,报纸16份。多种力学类核心期刊收藏齐全。资料室收藏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和内部资料等。

力学所开通了ISI Web of Knowledge、Elsevier、Springer等30余种网络数据库,并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立了全文传递服务。中西文图书和期刊可全天候网络查询。研究所与国内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科研部门

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NML)、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LMFS) 

其它实验室与研究中心:宽域飞行工程科学与应用中心 

国际力学中心:北京国际力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人员编制

截至2021年4月,力学所共有在职职工49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4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80余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8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 

已故院士:钱伟长、郭永怀、钱学森、吴仲华、谈镐生、李敏华、林同骥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俞鸿儒、吴承康、白以龙、胡文瑞、李家春、王自强、何国威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 

美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郑哲敏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洪友士、龙勉、赵亚溥、何国威、樊菁、张新宇、戴兰宏、魏宇杰、高福平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袁福平  、蒋敏强  、袁泉子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共发表12410篇论文、  244项专著,  获得293项专利,  国家级、院部级奖项133个。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在非线性力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1)在剪切变形局部化(剪切带)方面建立了材料热塑剪切变形的控制方程,得到了剪切带形成的失稳判据,并从理论上预测了剪切带特征宽度,揭示了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机制。针对微损伤演化导致的材料失效问题,提出了跨尺度的统计细观损伤力学理论框架,建立了微损伤密度的演化方程和相应的解,揭示并实验验证了损伤破坏非线性行为的重要普适性特征,为非均匀脆性材料的灾变预测开辟了新的途径。(2)在国际上严格建立了可压缩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和不含高阶应力的应变梯度理论,独创地建立了适合应变梯度理论的有限元方法,提出了预测固体理论强度的严格算法等。对表征固体在微尺度层次的强度、韧性及断裂等力学行为建立了基础,对应变梯度理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起了核心推动作用。(3)在湍流的统计理论和数值模拟方面,建立了湍流的时空关联的椭圆模型,发展了大涡模拟的运动学亚格子模型,建立了大涡模拟的时空关联方法,并应用于湍流噪声和湍流扩散的数值模拟和预测,为非平衡湍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的两种爆轰驱动激波风洞技术是激波风洞技术集成化研究的成果;获得的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光电特性实验结果为国防预研项目提供了重要数据,获得了十·五国防重大预研项目和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高度评价;激波重构式无烧蚀减阻防热新技术开拓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研制的新思路并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获得集体和个人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负责组织并完成实践8号卫星留轨舱系统的微重力科学实验,负责实践10号科学实验卫星载荷总体和科学研究总体、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二期应用系统流体物理分系统的工作。2000-2007年期间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74篇,出版专著(章节)12部。完成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科学实验卫星等空间实验项目11项,并承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大型装备等项目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20余项以及其它研究项目5项,项目经费合计约1.4亿元。“十一∙五”期间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有5项空间实验列入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期)、7项空间实验列入实践10号卫星计划、2项空间实验列入中俄合作利用国际空间站俄国舱的有人操作实验计划、3项空间实验列入微重力火箭计划。 

2017年1月5日,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实验技术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术刊物

  •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由首任主编钱学森等创刊于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办。《力学学报》是力学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在理论和应用力学所有领域里,在理论、方法和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学报提供四个栏目:特邀论文、全文、快报、对近期在该刊发表论文的讨论。 

  • 《力学进展》

《力学进展》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重点刊登力学领域的高水平综述性文章,特别关注力学学科与应用的双向驱动,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等全文数据库收录;主要有译文、科学基金、动态、简评、论文等栏目。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7月,研究所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力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教学建设

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设有中国科学院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奖学金  、郭永怀奖学金、刘永龄奖学金、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  ,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等。 

截至2014年底,共有在学研究生346人(其中硕士生216人、博士生130 人),在站博士后16人。 

2005-2009年,共有35名学生获得郭永怀奖学金、11名学生获得中国科学院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奖学金、5名学生获得刘永龄奖学金、1名学生获得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文化传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徽

所徽中汉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郭沫若先生手书。

所徽中部是“I”和“M”构成的图案,这两个英文字母是“Institute of Mechanics”的一种缩写。其形状象山峰,又象飞翔的燕子,象征朴实、勤奋而又积极向上的力学人;也可理解为中文的“众”字,象征团结、奋进的团队力量;也可看作是一个发射塔,象征在航天领域等高科技领域勇于攀登、开拓前进的精神。

1956是研究所建立时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文化活动

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举办趣味实验、篮球赛、格物论坛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其中2009年举办的“趣味力学、快乐体验”公众开放日活动分为“动脑——科普讲座”;“动手——制作与操作”;“耳闻——边参观边听讲解”:“目睹——成果展示”四个模块并行进行。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机构领导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现任领导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历任领导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获荣誉

2021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办公区被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2020年度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 

咟喥咟萪

相关查询
收录 - 百度 - 搜狗 - 360 - 必应 - 谷歌
搜索 - 百度 - 搜狗 - 360 - 必应 - 谷歌
实用网站
中国水网
国际磁共振波谱山东大学工作组
花卉图片信息网
中国动物保健
识百客
水科学网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植物科学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最新推荐
游戏外
福州小程序开发
世界时间网
门户网址
最新收录
足球比分直播
无线讲解器
TP钱包官网下载
imtoken钱包
比特币行情
trustwallet钱包
TrustWallet钱包
Trust钱包
女人伊甸园
TokenPocket
分类信息
特斯拉live聚合直播盒子app官网下载
企业邮箱购买
游戏外
直播盒子聚合直播宝盒
EO体育
玩汇下载
上海沃特奇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DV绅士手机
东莞雅日玻璃钢有限公司
特别提示
本网页并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官网,页面内容是由【门户网址】编录于互联网,只作展示之用;【门户网址】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无任何关系,对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网站中信息,请用户谨慎辨识其真伪。
本页地址
http://m.mhwz.cn/www/web2061.html
更新时间: 2021-12-12

分类目录554 个  收录网址34410 个© 2010-2030


网址大全 分类目录 热门网站 最新收录 数据归档
文章资讯 网址地图